
(供稿 社科處)日前,我校文學院趙炎秋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《藝術視野下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研究》通過國內同行專家鑒定,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審批,獲“優秀”等級。該成果為其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《藝術視野下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研究》(立項編號13BZW011)的最終成果。
該研究成果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,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,吸收20世紀語言和圖像方面的相關理論,結合具體的文字與圖像作品,宏微結合,從藝術的角度對文字與圖像和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、系統的研究。成果的研究重點是文字與圖像關系,關鍵是言、象、意三者之間的運作和關系。通過對文字和文字(語言)藝術作品的語言、形象、意義,圖像和圖像藝術作品的建構材料、表象和思想內部機制、運作規律和相互關系的研究,成果對文字與圖像、文字藝術與圖像藝術的內部機制和相互關系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,得出了自己的結論,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。成果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原創性。該成果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意義表現在:其一,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文字與圖像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,理解文字與圖像和文字藝術與圖像藝術言、象、意之間的關系,它們各自的特點與異同,從而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發揮文字和圖像各自的長處,避免各自的不足,推進我國文字(語言)藝術與圖像藝術的發展與繁榮;其二,有利于推進有中國特色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理論的建構,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的話語體系,繁榮中國的文藝理論,增強中國文字與圖像關系理論在國際文藝理論界的話語權;其三,有利于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圖像理論的分支“文字與圖像關系”理論,推進中文專業的學科建設。
該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,已在相關雜志發表論文21篇。其中4篇發表在《文學評論》,2篇發表在《文藝研究》。這些論文發表后,引發較大反響,多家刊物轉載刊發,包括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8篇,《新華文摘》摘要1篇,《高校文科學報文摘》摘要2篇,被中國作協主編《2012中國文學理論批評文選》全文收錄1篇,被學科前沿報告引述2篇等等,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社會效益。
編輯:劉書含
責編:張明明
審核:蔡頌